著名的文学家高尔基先生曾说过“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”,我国宋代文学家苏轼也有云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,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书的陪伴下成长的。
儿时,我便常常读些书。从《三字经》的“人之初,性本善,性相近,习相远”到《弟子规》的“父母呼,应勿缓,父母命,行勿懒,父母教,需敬听,父母责,需顺承”,这些句子到现在仍朗朗上口,更是从小便教会了我们要与人为善、孝敬父母,教会了我们许许多多为人处世之理。
少时,又读过些许书。从《史记》《资治通鉴》等古典名著到《呐喊》《骆驼祥子》等现代名著,也看过不少,可一直陪我至今,让我记忆深刻的非四大名著之一的《三国演义》莫属。
犹记初读三国,那时,是父母念与我听,不一会儿,就沉浸在了那波澜起伏的故事中。刘备手无缚鸡之力却带百姓逃亡的仁义,曹操“宁教我负天下人,休教天下人负我”的雄豪,诸葛亮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的忠诚,虽都令人敬佩,我却更偏爱刘备些许。不因他之仁义,只为那“七进七出、单骑救主”的赵子龙,只为那“深居山中,却知天下事”的诸葛孔明,只为那“千里走单骑,水淹七军”的关云长……如此多的人杰,使我不得不偏向蜀汉。
后,又读三国,虽仍偏向于蜀汉,但对东吴又多了几分同情。不为“少年英雄为江东,勇而有才孙仲谋”,只为东吴四位都督。美周郎足智多谋、火烧四壁、大败曹军,却叹息“既生瑜何生亮”的不甘;鲁肃想联刘抗曹、划江而治、三分天下,却敌不了人心多变的无奈;吕蒙惊才绝绝、白衣渡江、大败关羽,却难掩英年早逝之痛苦;陆逊风华绝世、火烧夷林、以弱胜强,却挡不住滔滔历史大势的愤慨。还有那“斗将”甘宁,率八百骑,夜袭敌营的忠心和勇猛,却在危难之时,身患重病、无法杀敌的凄楚!同是人杰,却改不了大势!如此,倒真令人同情!
后来,再读三国,却理解起了曹操。他多疑,所以他孤独。他称王,所以他举世皆敌。幼时好友袁绍,亡于自己之手;可信任的郭嘉,却英年早逝;一路帮扶的谋士,与自己反目成仇。他愤,他恨,所以他不敢信其他人,也不能信其他人。他与刘备不同,他早早就被迫明白了“王,是孤独的”这一真理!可悲可叹!
书籍,陪伴着我们成长,书中的人物,牵动着我们的心弦。他们的思想,他们的意志,或有对,或有错,但他们坚持理想、永不放弃的信念,却总归是值得我们学习学习再学习的。
在书的陪伴下成长,让我们一起领略那些千古风流人物的英姿!(作者通联:荆门外校八(一)班)